上海啸创实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欢迎您!

福建:一季度检验2.8万余台住宅电梯

作者:yncyy    来源:l    发布时间:2025-05-24 16:50:15    浏览量:4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6月30日,福建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住宅电梯定期检验情况,季度检验该季度全省共检验了2564个小区(楼盘)的台住梯28609台住宅电梯,从检验及复检情况看,宅电99.7%的福建住宅电梯均合格。该局将尚未整改到位的季度检验79台不合格电梯名单向社会公布。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台住梯福建省市场监管局下属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依法开展电梯定期检验工作。宅电此次检验内容包括电梯技术资料、福建机房及相关设备、季度检验井道及相关设备、台住梯轿厢与对重、宅电悬挂装置、福建补偿装置及旋转部件防护、季度检验轿门与层门、台住梯各类安全试验等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从检验及复检情况看,住宅电梯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部分功能失效问题,如维修平台电气验证开关失效、电梯桥厢应急对讲系统失效、张紧轮开关失效、电动松闸装置失效、紧急报警装置失效、一楼外呼失效、曳引轮防跳绳防护失效等;二是配件及服务缺失问题,如桥厢护脚板缺失、平衡工况下救援说明缺失、应急救援程序缺失、松闸扳手缺失等;三是设备损坏和异常问题,如钢丝绳断丝并锈蚀严重、钢丝绳笼状畸变、减速厢涡轮齿面点蚀严重、制动器抱闸异响、驱动主机运行异响、轿厢运行异常晃动等。

  为落实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及其维保单位的主体责任,促进电梯安全管理水平和维保质量运行质量提升,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已责成属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督促不合格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及其维保单位落实整改措施,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整改到位,保障居民乘梯安全。

责任编辑:24
 

相关新闻推荐

扫描微信,添加好友

Copyright © 上海啸创实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产后康复治疗”是幌子 厦门安妮娅被判“退一赔三”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选购儿童服装“四注意”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关注日本小林制药有关产品风险  夜间经济点亮红都之夜  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深圳严打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  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单位联合倡议:反对商品过度包装 践行简约适度理念  安徽霍山:人人都是迎客松 主峰脚下主人翁  如何界定正当维权与敲诈勒索 职业索赔是否构成犯罪引争议  北京发放以旧换新补贴 26类商品单件最高补贴1000元  陕西省发布《食品小作坊卫生规范》地方标准  多家航企宣布涉京航线免费退改签  多家航企宣布涉京航线免费退改签  重庆18家医疗美容机构被立案查处  “低价捡漏”套路深 “任意住”难任意 深圳公布一季度投诉热点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曹猪儿”变身带货达人  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湖北宜昌:严打非法渔具非法渔获物经营行为  江西景德镇市消协努力探索消费纠纷调解新模式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关注日本小林制药有关产品风险  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深圳严打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  山东加强防汛救灾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工作  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历史文化  夜间经济点亮红都之夜  “产后康复治疗”是幌子 厦门安妮娅被判“退一赔三”  深圳测试20款驱蚊环和驱蚊贴发现 19款不能完全驱蚊  永定城喜获“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荣誉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消费提示:四大低价套路专坑消费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春节活动年味儿浓  深圳消委会寻找好品质出口转内销产品 10款产品入围  广东发布关于谨防上当受骗的公告  手作渐热 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有助于了解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  “产后康复治疗”是幌子 厦门安妮娅被判“退一赔三”  广东深圳:开展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统一执法“利剑”行动  北京昌平:召开保供稳价集中约谈会  二代大数据杀熟更隐蔽!上海市消保委呼吁出台算法规制  95后传播摩梭文化,从外乡人到“博物馆尔”  河北发布文具盒、书写笔等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  四川发布防范传销提示:传销套路“变脸” 骗人本质不变  冻虾仁里虾壳占一成 超市全额退款并赔偿  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历史文化  打车结束嘀嗒出行还在“录音” 上海市消保委:涉嫌侵害消费者隐私  跑路前促销卷走千万预付款 深圳洛德音乐培训公司被立案调查  入选无门槛 评奖无限额 食品企业为何追捧“洋”金奖?  辽宁沈阳启动网络餐饮食安封签全域投放  非遗古韵传薪,泉州学子赋能文旅  纪录片《何以“湘”逢》:聚焦在湘青年创业生态  深圳市消委会支持起诉,失联商家的股东主动为消费者退款  学会换位思考,告别“聊缩力”  95后传播摩梭文化,从外乡人到“博物馆尔”  报道追踪:欧派公司接受天津消协整改建议  世基长租公寓“失联” 广西消委会提示消费者:警惕出租房“低价”陷阱